古代节日名称及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2、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3、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4、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5、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百度百科-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作者[立人mio]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6252.html

(4)

文章推荐

  • 从迷雾重重走向扑朔迷离——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

    人类发展的脉络看似清晰,却又迷雾重重。在两个关键问题上,一是人类从何而来,二是人类将往何处去,虽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等等学者对这两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却始终无法得出一个使所有人都信服的结论。首先,关于人类的起源,似乎有着很多线索可溯,但作为“人族”之一的智人,到底是

    2025年09月08日
    26
  • 珍珠粉和面霜可以一起用吗?

    珍珠粉是可以和面霜一起使用的,珍珠粉具有美白,消炎,滋润,保湿等多种功效,而且搭配不同的护肤品混合使用效果更佳,与面霜混合使用时每次将少量珍珠粉与润肤霜调和。用五点法敷于面部美白又营养。珍珠粉外敷的美容方法:1.粉饼法每天早上,清洁脸部后涂上日常护肤霜。用粉扑蘸取适量珍珠粉均匀扑于面部,保持可。2.

    2025年09月08日
    25
  • 玄元剑仙关于门派的问题

    网上有关“玄元剑仙关于门派的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玄元剑仙关于门派的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玄元剑仙中有许多的门派可能会看得人眼花缭乱,那么大家一定有不少关于门派的问题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解答了一下,一起看下去吧。门派相

    2025年09月08日
    18
  • 工业革命为何非“英”莫属?

    网上有关“工业革命为何非“英”莫属?”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工业革命为何非“英”莫属?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量和财富量增长迅猛,三百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比过去上万年的总和还要多出千百倍,彻底

    2025年09月09日
    20
  • 如何使自己的身体滑滑嫩嫩

    在温水中滴入适量橄榄油,可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现象,使角质软化,然后可均匀的涂抹特效的滋养霜,充分按摩,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软化角质取适量的滋养性沐浴乳涂抹于皮肤,轻轻揉搓至泡沫产生,清洁每一个细小部位,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滋养性的沐浴乳可以彻底清洁皮肤,且保持肌肤水份,不会产生干涩的感觉。(1)

    2025年09月11日
    23
  • 【绘本推荐】《彩虹色的花》-为孩子撒下爱的种子

    有这样一本绘本开始看时心情愉悦,十分快乐;随着故事的进展开始感到悲伤,十分难过;可是到了结尾却又惊喜万分。它就是《彩虹色的花》一本关于分享与感恩的书。《彩虹色的花》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早春的一天,雪还没有化掉

    2025年09月20日
    17
  • 染发没放泡沫原液有影响吗 泡沫染发是先染发尾吗

    现在很多人都会去染发,有的人在理发店染,还有些人喜欢在家里染,那么染发没放泡沫原液有影响吗,泡沫染发是先染发尾吗。染发没放泡沫原液有影响吗?有影响。泡沫原液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染发剂形态,以挤出泡沫的形式进行染发。而没有放泡沫原液,染色剂会出现染剂比较难混合均匀的情况,这样上色出来也容易出现深浅

    2025年09月24日
    16
  • 瘦肉怎么切

    怎么切肉片,肉片怎么切又薄又均匀。 猪肉、鸡肉、牛肉或羊肉应该怎么切肉片又薄又均匀呢,今天就用图解的方式说说肉片的正确切法及技巧,很实用。一、切肉片又薄又均匀的小技巧1、先把准备要切的肉块洗净,整好形,用保鲜膜包起来或者放入保鲜盒中(这样可以防止肉块被污染),然后再把肉块放入冰箱冷冻室里。2、等到肉

    2025年10月06日
    12
  • 半永久培训费用多少钱合适

    半永久培训费用多少钱合适,学纹绣半永久不仅仅只是学纹眉,还有纹眼线、纹唇,三个部分的纹绣技术都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零基础学习韩式半永久,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大致花费3000到10000元,其中包括,学费,工具等费用,学习时间在15天左右。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有很多,技术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由于专业性不够,

    2025年10月06日
    12
  • 有关兔子的童谣

     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兔子的童谣,欢迎阅读!有关兔子的童谣一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2025年10月10日
    1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立人mio
    立人mio 2025年10月13日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立人mio”!

  • 立人mio
    立人mio 2025年10月13日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节日名称及风俗》能对你有所帮助!

  • 立人mio
    立人mio 2025年10月13日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立人mio
    立人mio 2025年10月13日

    本文概览: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联系我们

    邮件:机氪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