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手抄报内容大全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冬至的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冬至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广东潮汕的汤圆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 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二十四节气冬至手抄报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
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冬至节届即一阳生,新岁实始。《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的传统饮食?
北方普遍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数九寒天
冬至数抄九,就是古人们计算袭节气的一种方式。从每年冬至开始,以此天为一,开始数九,第九天则是一九,再过九天为二九,以此类推,直到九九结束,春天就来了。
冬至数九也被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民间数九歌“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鸭子八九雁;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汉田中立。”
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内容
冬至的由来:
冬至在古代被称之为日短至,在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日影最长,自这一天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因此古人很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冬至又俗称冬节,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寒天,人们要加强保暖。冬至也是数九歌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度过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会到来了。冬至这一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许多重要的活动都会选择在这一天举行。有好多诗词都在歌颂冬至,被古人视为“大吉之日”。冬至这一节日兼具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冬至的习俗
在北方冬至这一天都要吃饺子,防止冻耳朵,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吃下肚去就不会再冻耳朵了。据说冬至这一天包饺子特意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因为在这一天张仲景给大家伙发药治好了人们的冻伤。有的地方在一天要吃羊肉、喝羊肉汤,羊肉可以驱赶冬日的寒冷。北方从南方的习俗与北方有所不同,南方在这一天要吃汤圆,寓意是“团圆”,就是所谓的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关于冬至的诗词
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养生
宜早睡晚起,遵循“冬藏”养生之道。
冬至期间,我国南北各地天气渐寒,此时也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生活起居方面,建议大家早睡晚起,如果有晨练习惯,最好在早上7点至9点这个时间段进行,过早外出身体易受寒冷刺激,诱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时外出要注意保暖,避免过量运动,做到劳逸适度。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一年级冬至手抄报的内容
关于冬至的手抄报内容如下: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晴冬至,年必雨;冬至暖,春节冷。在很多谚语中都有表示,如果在冬至这一天艳阳高照,特别暖和的话,这个冬天必定非常的冷,而今天刚好是冬至,天气晴朗暖和,是不是说明这个冬天会又冷又漫长呢?
冬至的夜晚是一年中最长的夜,但它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对渐长白天的希望,正如人生中的低谷,是值得被庆祝的,难的是,何时才是真正的低谷。所以,冬至被确定,是一件伟大的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子,更是祖先们参悟自然洞悉天地的智慧。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从气象学上分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而,古人称冬至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本文来自作者[江南慕雨]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63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江南慕雨”!
希望本篇文章《冬至手抄报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冬至手抄报内容大全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