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实验结果,乐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教师的操作材料:白糖、果珍、沙子,透明水杯3杯、搅拌棒、 笑、哭脸贴纸、抹布、记录表

 (2)幼儿的操作材料:果珍、沙子,透明水杯(幼儿人数2倍)、搅拌棒(幼儿人数2倍)、笑、哭脸、抹布(每组2个)。

 2、经验准备:

 (1)有玩过沙子的经验。

 (2)知道糖和果珍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观察与实验的兴趣。

 1、出示白糖、果珍、沙子,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认识实验材料,猜测实验结果。

 (1)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这是什么?

 (2)把白糖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提问:

 “杯中还有白糖吗?白糖去哪了?”

 (2)尝试以笑脸、哭脸标记,记录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通过搅拌白糖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二、幼儿用果珍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1)幼儿猜测果珍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师幼共同操作。并提问:

 “杯中还有果珍吗?果珍去哪了?”

 (3)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三、幼儿用沙子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1)幼儿猜测沙子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幼儿回顾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个别幼儿,并提问:

 “杯中还有沙子吗?沙子去哪了?

 (2)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四、延伸活动

 园内延伸:

 (1)总结“溶解”现象,并鼓励幼儿在科学探索区,继续探索溶解的现象。

 园外延伸:

 (1)鼓励幼儿走进家里的`厨房,与父母共同探索溶解的现象。

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2

  设计意图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解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解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有关系

  活动目标

 1、愿意思考并积极探索常见可溶物在水中的现象。

 2、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在口味上所发生的变化。

 3、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探索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吸管 水杯 白砂糖 大米 水 水彩笔 任务卡

  经验准备:

 幼儿已会“搅”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导入

 ①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陈老师,今天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带一瓶神奇的饮料,现在请小朋友们尝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找到是什么味道呢?

 幼:没有味道

 ②变魔术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我来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们再来尝一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幼:变甜了

 师: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变甜吗?

 幼:因为往里面加东西了,加糖了。

 教师总结:糖放进水里,搅一搅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叫做溶解现象。

 2、幼儿动手操作

 ①认识材料

 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做一杯神奇的饮料?

 幼: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都需要哪些东西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哦,我请举手的小朋友们来回答一下。

 幼: 杯子、吸管、大米、糖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

 ②示范如何操作实验

 师:首先我们有两个水杯,面前有两种材料,一个水杯里面放一种材料。由习惯几天假吧。轻轻的搅拌,看看哪个可以消失不见溶解哪个没有消失不见没有溶解。

 ③请幼儿动手操作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水杯,小朋友可以从桌子上拿两种材料,放进你的水杯里,一个水杯里放一种材料,然后用吸管进行搅拌,看看哪种材料是可以溶解的那种是不能溶解的。

 师:小朋友们要记住水杯里面有水,小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把水洒到衣服上,用吸管时也不可以往别的小朋友身上戳,要轻轻的握住水杯进行搅拌哦。那请小朋友认真等待老师给你们发材料。

 师:那你们做完实验以后举手老师给你们发任务卡,任务卡上面有什么?

 幼:大米、糖、笑脸、哭脸

 师:那一会儿,小朋友做完实验就可以去收,然后老师给你们彩笔你们就可以就可以在任务卡上面联系那怎么连呢?仔细听老师说。如果你放进去糖和大米它溶解了消失了那你就把它跟笑脸儿连起来,如果它没有溶解没消失不见,那你就跟哭脸连到一起。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师:那小朋友们可以开始操作实验了

 幼儿一边操作实验教师一边巡回指导

 3、活动延伸

 师:老师悄悄告诉你们哦。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想糖放进水里一样消失溶解的,也有很多东西像大米一样,是不能溶解的,小朋友回家以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一下,然后来幼儿园后分享给你们的好朋友,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能溶解,好不好。

 幼:好

 师:他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一些简单、明确、的问题,来突破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中教师提问,如何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并总结了不少小问题,如操作时提醒幼儿看好杯子,注意力要集中。口语上也要注意,在幼儿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现象时,教师在后面的讲解时就要用上溶解一词并且总结一下操作结果。整个过程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安静,应该更积情一点提高整堂课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比较少。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一些幼儿回答问题,但幼儿比较胆小、怯懦,所以幼儿回答问题十,比较磕巴声音比较小,不自信。使幼儿得不到发展。活动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深度,但是经过思考后肯定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适当地请幼儿勇于尝试回答问题,我想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操作实验的环节,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思想,想自己动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老师尽量地支持幼儿,鼓励幼儿,老师可以让做完的实验先放在幼儿的面前,等幼儿做完任务卡以后,再把实验材料收回。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女儿观察实验结果。

 教师问随便成什么味道了没有等幼儿直接回答,直接代替了幼儿回答,这里教师的有效提问应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可以提示和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在最后也应总结本节课实验结果,也可以适当的提问幼儿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能理解的,让幼儿根据平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如:豆子、石子等物体不能溶解,如:食盐、等物体是可以溶解的。让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实验一起操作后再来告诉老师,此处的灵活性很大,这需要在将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班级的小潘带了两块糖,活动期间他吃了一块,有的小朋友看见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给,活动结束多到了喝水时间,他怕别人抢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时在去找糖已经不见了。他就找到我说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发现原来他把糖放进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2、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难点:思考“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准备

 没人一个小水杯,一块糖,汤勺。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看你们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

 今天老师请你们试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观察交流。

 2、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你们刚刚看见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没了吗?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4、活动延伸。

 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向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

 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

 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在口味上所发生的变化。

 2.愿意思考并积极探索常见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1小杯水,1块方糖。

 2.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 观察方糖溶解过程,引起兴趣。

 教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把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大胆猜测)。

 先让幼儿品尝一下水,明确水是没有甜味的,然后让幼儿将方糖放入水中,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幼儿自由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2.师幼讨论方糖溶解的现象。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方糖放到里怎么样了?

 教师:方糖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

 教师:水应该是什么味道的?让幼儿再次尝一尝水的味道。

 3.教师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教师:除了糖。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教师:这些饮料是什么?拿出各种事先冲好的各种饮料,引导幼儿猜测。

 每组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饮料粉末进行尝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颗粒状的饮料,溶化时水的颜色变化状况。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用搅拌的方法观察溶解的过程,及口味前后变化。

 3、愿意积极探索,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猜猜你品尝的是什么。老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去了?

 二、开始

 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1)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实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先尝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无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请幼儿再次品尝水(变甜)

 (3)请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溶解,我们的水就会变甜。

 2、请幼儿自己操作。

 (1)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

 (2)师:老师这里还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溶解显现、颜色变化,发现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儿自由交流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结束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科学课糖不见了在幼儿充满好奇心之时,让幼儿感知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生活知识充满兴趣。

 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3~4岁的幼儿无意注意占只要地位,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幼儿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较随意,只能直接的、简单的表面化的认识一些周围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愿意自己动手探究,同时,愿意与老师、同伴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的发现。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兴趣点,设计本次活动,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够较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她们感受科学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乐趣。

 本活动是中班科学课《糖怎么不见了》在孩子充满好奇心之时,让孩子感知溶解的现象,培养孩子的生活知识充满兴趣。《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孩子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设计本次活动,提供给孩子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孩子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孩子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孩子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糖。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试,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2、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因为里面有糖)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

 二、教师示范小实验

 实验一: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实验二: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和盐能在水里溶解。

 三、幼儿实验

 a)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b)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调查表,我想请你们把做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你们做好后啊,在可以溶解的东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画圈。 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c)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四、教师实验

 五、结束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本文来自作者[天辰佑]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6627.html

(4)

文章推荐

  • 雾面妆是什么

    所谓的雾面妆是给人的一个妆效感觉,看起来比较亚光,非常朦胧的感觉。这种妆感主要表现为:皮肤色哑光,虽然不光泽,但看上去自然且无暇。所用的一系列的化妆品包括眼影、眼线、腮红、唇彩的色系都是哑光色系,看上去会非常纯净,这种雾面妆容看上去就是非常生活化,不造作。最适合雾面妆的人群是油性皮肤的妹子们,而干性

    2025年09月11日
    24
  • 我才17岁 不熬夜晚上不喝水 可是就有黑眼圈和眼袋 我该怎么办?

    1.冰敷用冰垫或冰冻了的毛巾敷在眼睛上,令眼睛周围的血管收缩,帮助眼周肌肤消肿,也能抑制充血。2.茶叶包敷眼把泡过的茶叶包滤干,放在冰箱中片刻,取出敷眼。记住一定要滤干,否则茶叶的颜色反而会让黑眼圈更加明显。3.土豆片敷眼土豆具有美白的功效,把土豆且成薄片,敷在黑眼圈处,美白黑眼

    2025年09月12日
    22
  • 手机耗电太快了怎么办-

    网上有关“手机耗电太快了怎么办?”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机耗电太快了怎么办?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手机的耗电时长与手机型号、使用习惯等相关联,您可以根据以下场景进行排查:1、低温环境耗电快(冬天、室外使用手机):低温下锂电池活性

    2025年09月17日
    16
  • 明亮的反义词

     明亮 读音:[m?ngli?ng]] 释义:1.清晰。2.光明而坚贞。3.光亮;光线充足。4.清晰而响亮。5.明白清楚。6.发亮。 反义词:晦暗 明亮造句 1.明亮的光线对画家最有利。 2.星光明亮就像在热带似的。 3.她的眼睛因爱情而显得明亮。

    2025年09月19日
    18
  • 十万个为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_1

    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道它发生的原因解释。一、1961年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初版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册,九百多个“为什么”。后来,增加了数学、地质地理、动物3册。二、1964年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剔除了初版中一

    2025年09月20日
    17
  • 狗狗护士应当具备以下哪些素质

    狗狗护士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下:1、喜欢宠物,具备爱心和耐性。2、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3、《执业兽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每个兽医都应当遵守的准则。4、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

    2025年09月27日
    21
  • 动物的种类、名称和其特点

    1、草原陆龟: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龟类。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部与四肢均具**;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大鲵:大鲵是现存有尾目

    2025年09月27日
    23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最后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

    2025年09月28日
    15
  • 二十四节气吃什么

    24节气对应的食物如下:立春,俗称“打春”,习惯在这一天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立春仍然有自己的食物,主要是春饼,萝卜,五香板等。,而春卷在南方很受欢迎。在北方下雨的旧习俗中,老百姓要吃面条、春饼、爆米花等。在这一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食物,但大多数都与龙有关。一般食品的名称都加上“龙”

    2025年10月03日
    24
  •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本都有什么版本

    1、PEP小学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人上下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小学英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全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PEP小学

    2025年10月04日
    16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天辰佑
    天辰佑 2025年10月14日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天辰佑”!

  • 天辰佑
    天辰佑 2025年10月14日

    希望本篇文章《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 天辰佑
    天辰佑 2025年10月14日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天辰佑
    天辰佑 2025年10月14日

    本文概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

    联系我们

    邮件:机氪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