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的大小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震级就愈大。放大倍率2800、周期0.8秒、阻尼系数0.8的地震仪在离震中100千米所测振幅1微米的地震作为零级,以此为标准,再按一定公式推算各级的震级,大约每增大一级,地震能量增大33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的特点
1、突发性强。地震发生一般都在一两分钟内,非常突然,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2、破坏性大。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4、预防难度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震级
本文来自作者[滕嘉倪]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66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滕嘉倪”!
希望本篇文章《地震震级的大小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地震震级的大小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震级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震级就愈大。放大倍率2800、周期0.8秒、阻尼系数0.8的地震仪在离震中100千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