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如下:
1、吴江派
是以沈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
沈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2、性灵说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袁枚接过公案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已的文学。
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墓拟、求创新的特点。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3、湘乡派
曾国藩是成同时期桐城文派的中兴缔造者,他对桐城文派的承续和改造,可谓适逢其时、因势利导、深中肯繁。桐城派的中兴既表现于曾国藩本人的创作中,也体现于曾门弟子对其古文理论的实践曾文大体以学识宏能、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雄奇瑰伟为特色。
在当时腾播人口,为其门弟子所膺服,其古文理论也成为衡文标准,造就一时风气。桐城派衰而复振,又因曾氏文自成一家而列籍湘乡,故有“湘乡派”之称。张裕钊、黎底昌、薛福成和吴汝纶为主力。
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览。
桐城派:
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铁崖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同光体:
实为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汉魏六朝诗派:
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贻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
本文来自作者[冰枫]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66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冰枫”!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如下:1、吴江派是以沈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