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chameleon
蜥蜴亚目避役科爬虫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特征为能改变体色。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约有89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其他地方则很少见。多数体长17~25厘米。两侧扁平,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转动。各种的体色变化不同,有许多种能变成绿色、**、米色或深棕色,常带浅色或深色斑点。主要以昆虫为食,但较大种也食鸟类。
豹纹变色龙的外形特征
是变色龙。
避役(学名:Chamaeleonidae)(英语: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行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特征为体色能变化。
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扩展资料: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
拉克斯沃斯发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表达是通过变换体色来完成的,它们经常在捍卫自己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色。他说,“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对向侵犯领地的同类示威,体色也相应地呈现出明亮色;当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雌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随之体色会变得暗淡,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此外,当变色龙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体色会变得很暗。”
百度百科-变色龙
成体雄性吻尾长(Snout-Tail Length/STL)约30~52cm、体重约90~180g。雌性比雄性较细,吻尾长一般不超过33cm、体重则约90~120g。
雄性除了体型较长大外,头冠(casque)也较雌性明显,雄性吻尖有一个较明显像铲一般 (shovel-like)的角状突起物延伸至眼部两侧。半成体和成体比较容易分性别,雄性肛门连接尾巴部份较肿胀。幼体(少于3~4个月大的)因阴茎(hemipenis)还未完全发育,一般很难分别,但有经验饲养者则可猜出。
所有雄性豹纹身上均有一条白色横纹,不同地区(locales)的雄性豹纹颜色多数有明显分别,可靠身上的颜色来分别出它们,故此可用它们的来源地来区分不同的豹纹变色龙。我们所说的Ambanja、Nosy Be、Ambilobe、Tamatave就是发现该种豹纹的地方。
但雌性豹纹则很难分别,因为它们的颜色差不多都一样(怀孕时更甚)。雌性平静时是灰色(gray)、褐色(brown)或淡绿色(light green),有部份雌性也会有少许蓝色(blue)、绿色(green)和紫色(purple)在头部,横纹和垂直间纹都不是很明显,平常雌性豹纹适合繁殖时会变为淡橙色(pale orange)至粉红色(pink),但当它们怀孕或不想交配时,全身深褐色(dark brown)至黑色(black),身上垂直间纹变为深粉红(bold pink)至深橙色(bold orange),横纹有时也会变得很明显。虽然所有雌性豹纹的颜色也差不多,但它们仍然带有本身地区颜色的血统。
本文来自作者[拓跋秀莲]投稿,不代表机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pker.com/jke/32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机氪号的签约作者“拓跋秀莲”!
希望本篇文章《三年级课本变色龙用英语怎么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机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变色龙 chameleon蜥蜴亚目避役科爬虫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特征为能改变体色。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约有89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马...